用户登录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2-04-14 浏览次数:352

云南及周边地区稻种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应用 anli.jpg

  2022年4月14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组织专家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与种质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云南及周边地区稻种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应用”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

  此次成果评价专家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陈温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胡培松,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研究员罗利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传清,江西农业大学教授贺浩华,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正高级农艺师道金荣,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任光俊等专家组成。

云南及周边地区稻种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应用 1xiao.jpg

  经过专家评审,认为该项目创建了基于自然、社会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地方稻种资源调查收集技术体系,为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技术规范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共收集目前仍在生产上应用的地方稻种资源4247份,入国家种质库3480份,提高了云南及周边地区种质资源的比例,占全国同期新入国家种质库地方稻种总数的77.56%。首次阐明农家保护较好地保留了地方稻种原有遗传多样性,并产生新的等位变异,主要经济性状又有明显的改良;发现收集的108份核心资源中,籼稻和粳稻分别有186个和183个基因组区段受到有利选择,多层面解析了地方稻种重要性状改良与全基因组选择特征。创建了耐盐性、耐热性等性状精准鉴定方法,评价了8361份次稻种资源,挖掘并创制231份优异种质,发现了与抗逆和氮高效特性相关的新位点20个,为育种提供了亟需的种质和基因资源。创建资源共享服务利用新模式,举办了优异稻种资源田间展示观摩会9次,向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25个单位提供优异资源1.8万份次。资源共享单位利用这些资源,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和Nature Genetics国际顶级刊物,并培育出品种63个。其中22个品种在2020~2021年间推广应用2619.89万亩,新增稻谷7.83亿千克,新增销售额21.73亿元;其中,在云南省推广面积459.89万亩,新增稻谷1.35亿千克,新增销售额4.88亿元。社会经济效益巨大。制定颁布农业行业标准2项,获得发明专利5件,出版著作2部,发表论文80篇(SCI 20篇),培养研究生35名。该成果历时22年,有重大创新,科学性、系统性强,公益性突出。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经专家组全面审核,与会专家一致同意,“云南及周边地区稻种资源的调查评价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其他案例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数值预报耦合器C-Coupler3”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了解详情
  • 昆明理工大学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了解详情
  • 浙江大学等单位的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