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

“无线电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07-10 浏览次数:1081

无线电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anli.jpg

  2020年7月9日,中科合创(北京)科技成果评价中心组织专家,在昆明召开了由云南省无线电监测中心等单位完成的“无线电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组审阅了项目技术资料,听取了成果汇报,经质询、答疑和讨论,形成如下意见:

  一、项目组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价要求。

  二、无线电频谱是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稀缺性战略资源,是构建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因此对无线电频谱的精细化管理尤为迫切。2010年《省级无线电管理“十二五”规划技术设施建设指导意见》和2016年《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2016-2020年)》,均对监测区域的覆盖率和覆盖质量提出了要求,然而由于无线电业务的多样性和无线电波传播环境的开放性及复杂性,加上云南省特殊的地形地貌特征,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严重影响了无线电管理部门履行无线电监测和频谱安全保障职能。因此,针对提高无线电监测覆盖范围,开展无线电精细化监测关键技术研究意义重大。近十年来,项目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的支持下,围绕“提高监测覆盖范围,实现精细化监测”开展了创新性的技术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工作,主要贡献为:

  1、实现了监测技术和手段的精细化,实现了全省所有监测站点频谱监测数据的全时段、全地域、全业务自动采集。(1)项目首先对固定监测站的监测覆盖范围进行了系统评估,揭示了监测覆盖范围与接收机性能、馈线损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了基于业务的VHF/UHF固定监测网的监测覆盖范围评估的方法,采用分级站点部署管控的方式,将监测覆盖率由38%提升到69.1%,奠定了以网格覆盖的方式实现精细化无线电监测的基础。(2)通过关键技术攻关,研发空中监测平台,空中监测系统解决了飞艇平台应用于无线电监测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针对澜沧江-湄公河区域水上无线电监测的要求,设计完成了专业监测船、TDOA、频谱传感器等先进的监测手段和系统,进行了监测系统软硬件一体化设计和研发。(3)建立了云南省全域网格化、多功能、多层次立体无线电监测网。

  2、实现了监测数据处理的精细化和可视化。(1)首次通过三年多平台监测,采集了云南省主要建成区及边境等特殊区域12.71T的海量无线电频谱监测数据。(2)建立了监测分析数据库,监测信号数据库等数据库,开发并实现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存储、分析与展示,解决了监测大数据清洗、质量控制、分析和可视化运用的关键技术问题。(3)通过在频域、时域、空域对云南省电磁环境进行综合评估分析,有效支撑频谱资源管理。

  3、实现了监管过程的精细化。通过对云南省无线电安全应急保障需求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建立基于概率统计的信号BUSY/IDLE模型实现了对影响无线电安全的异常信号的预测分析,研发智能监测系统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集指挥调度、应急联动、机动管控为一体的无线电安全应急保障系统,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无线电监测过程的智能化和监测数据的可视化。

  三、通过项目实施,自2015年来,完成重大活动保障任务27次,确保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南博会”、“昆明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用频安全;处理无线电干扰投诉597起,其中民航无线电干扰209起;参与考试保障290起,发现作弊信号165个,成功阻断作弊信号100个,查处作弊案件82起,抓获助考及考试作弊人员86人,收缴作弊器材134台套;查获“黑广播”99套、“伪基站”12套;设备检测804台套,电磁环境测试247个站址,其中民航机场选址111个;完成边境专项监测14次,藏区专项监测保障8次,军地联合测试保障任务6次。在违法行为发现、处置的准确性、实时性、有效性有较大的提升。为保卫国家无线电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促进云南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项目共获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登记8项,发表论文14篇。培养正高级工程师3名,高级工程师8名,省委联系专家1名,云南省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名。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难度较大,在关键技术与应用上有重大创新,总体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在无线电监测测向的系留式空中监测平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在行业内大范围推广应用,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专家组成员

  高 飞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

  龙 华 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杨秀国 云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危 兵 云南开放大学正高级工程师

  邹 猛 中国民用航空西南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云南分局高级工程师